Page 24 - 张家口政协
P. 24
父常被乡亲们诙谐地称呼为两壶(湖)总督。父亲为帮助祖父
料理茶馆,年纪虽小却干着繁重的活计,劈柴烧火,提壶送水,
但在这清贫的家里常有欢笑声,那是因为茶馆地处商旅云集的
繁华道上,来来往往客商甚多,其中有爱国志士,常来光顾并
与祖父攀谈,成了朋友,共议国家大事,这对父亲来说是个增
长知识的好机会,于是常殷勤送水,很得爱国者欢迎,他们就
专为父亲讲述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历史人物的故
事,在父亲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加之祖父的影响熏
陶,使父亲从小奠定了爱国的思想基础,他曾对祖父说过,要
做一个像岳飞那样的人。父亲越来越渴望能读书识字,不再当
睁眼瞎,但家境贫寒,衣食尚难保证,我祖父哪里有钱供父亲
读书呢?我父亲也不愿让祖父为难,就想了个主意,每天到吕
潭私塾院去旁听,把老先生教的字暗记心中,利用放牛、拣柴
空隙,用树枝当笔,土地为纸,反复练习,边认边写。那时候
穷孩子读书真是太不容易了,父亲就靠自己的刻苦自学,坚强
的毅力,使父亲能粗通文字写简单的书信了。后来父亲始终坚
持读书写字数十年如一日,这就为他学习革命理论,追求真理,
打下了思想基础。同时,从他为悼念辛亥革命烈士写的“国魂”,
“为作事而做官……”的题词,“松间明月常如此,身外浮云何
足论”,以及英勇赴死时,写的痛骂蒋介石的遗嘱,和在刑场上
写的就义诗,既可以看到其笔法颇见功力,更可以看出他从一
个旧民主主义的革命者,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进而发
展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脉络。
我父亲十六岁那年,投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当了兵。穷人家
的孩子,生活的磨练,他过早地成熟了,加之接受了朦胧的爱国
思想,入伍后的新环境,使他开阔了眼界,很快地适应了作战频
繁,纪律严明的部队生活,他认为从此可以报效国家了,由于他
作战机敏果敢,兼有智谋战多获胜,屡立战功。因而深得冯玉祥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