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张家口政协
P. 127
蓬勃发展的文化教育事业
日寇侵占张家口以后,在文化上推行所谓“欲灭其人之国,
须先灭其文化”的反动殖民政策,大肆施行奴化教育,以所谓“亲
日防共、民族协和、发扬东亚道义精神”为其基本教育方针。当
时在中小学,每周日文课占七至十小时以上。学生每日清晨举行
升旗仪式,先向东方遥拜;经过日军岗哨,必须向“皇军”敬礼;
通过日本神社,必须鞠躬致敬。日寇还由其国内派来大批青年人
到张家口大中小学校里担任教官,向张家口人民灌输奴化思想,
麻醉各族青年,消磨我各族同胞的祖国观念和民族意识。
抗战胜利后,张家口的教育工作,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
方针,根据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和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对课堂
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彻底肃清敌伪奴化教育的影
响,大力普及国民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敌伪占领张家口时,全市仅有二十四所小学,在校学生六千
余人。抗战胜利后,晋察冀边区和市人民政府采取各种办法使小
小学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到一九四六年四月,全市小学校即
增至四十五处,在校学生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人,如果算上到儿童
半日学校上学的人数,则小学生就学人数超过了敌伪时期的一倍
以上。同时还在张家口创建了中国医科大学、华北联大和张家口
工科专门学校等三所大专院校。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中共内
蒙古党组织也在张家口成立了“内蒙古军政学院”。这些学校的
教育不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且和边区各种实际工作相结合,
对晋察冀边区和张家口市当时的各项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文化教育面向工农兵”的方针指导下,张家口的社会教育
和文艺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工厂办了工人夜校,职工学校。
工人办校大部分以行业(店员、洋车工人、清扫工人、理发
- 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