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十四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进行协商议政。会后,形成了专题报告。《乡音》杂志社对专题报告进行了摘登,现予转发,敬请关注。
优化营商“软环境” 构筑发展“硬支撑”
张家口市政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的软实力,更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是吸引企业聚集的平台。张家口市政协围绕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组织召开“民主监督员”座谈会和“优环境·联百企”企业家座谈会,向市场主体发放网络问卷,广泛听取县(区)、行政部门及市场主体意见建议,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集思广益,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建言者、监督者。
近年来,张家口市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以“争一流、当冠军”活动为抓手,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抓规范政策综合发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稳步提升,发展趋势向好,活力持续显现。
一、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市委、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对市场主体政策支持,印发《关于严格执行“五个坚决”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定》《严厉惩治违法犯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评议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四梁八柱”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二、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推动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市本级526项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不动产登记、公积金提取等30个首批“无证明办事”服务场景。进一步规范“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办流程,按时办结率99.94%。
三、要素环境保障更加顺畅。建立项目全周期用地保障服务工作台账,开辟重大、重点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报,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标准地”供应全覆盖。
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市经营主体净增1.05万户。推进“双盲”评审负面清单和“评定分离”改革,扎实开展公平竞争专项治理,审查新增文件687件,整改问题文件8件。
五、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印发《张家口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严肃查处“运动式、一刀切、选择性”等不规范执法行为,持续加大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力度。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当前情况看,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办事时限长、审批集成度低等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仍存一些隐性壁垒,特别是相关市场主体对政策扶持、金融服务、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尚需加力解决,为此建议:
一、聚焦问题导向,高位推进短板指标提升。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精准扶持政策,剖析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正面典型广泛宣传,反面典型坚决曝光。市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紧盯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各项评价指标,特别是针对2023年短板弱项和市场主体最不满意的指标,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堵点、痛点问题,第一时间制定举措,打通“中梗阻”。各级职能部门要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聚焦要素短板,全力做到政策落实到位、行政服务到位、执法监督到位,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市、县投促局要增强主动招商和追击赶超意识,学习借鉴主动对接、主动帮办、主动跟踪的经验做法,抓住每一名外地企业家来张考察、学习、旅游等机遇,介绍招商项目,争取在张投资。宣传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争一流、当冠军”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宣传优势,引导党员干部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的思想自觉,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品牌建设,构筑营商环境最强场景生态。城市品牌与营商环境品牌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要整体设计打造张家口城市品牌,联动反映张家口营商环境核心理念,通过一流口碑赢得市场、走向世界。建议组建专门团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城市品牌打造宣传经验,充分结合张家口冬奥精神、口商精神和史前文化等,发挥聚合效应,打造张家口独有的城市形象与辨识度,特别是打造具有冬奥标识的文化品牌,构筑城市形象“主品牌”,增强城市发展和营商环境竞争力。同时,充分通过互联网媒体推广和网红达人带动,在树立城市品牌的基础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嵌入式宣传张家口热情温暖的政务环境、包容审慎的法治环境、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最终形成“打得赢”“叫得响”的营商环境“主品牌+子品牌”矩阵。
三、聚焦实体经济,全力支持优势主导产业率先突破。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更有力度、更集中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大数据、氢能产业、汽车制造等产业率先突破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在资金支持、激励创新、优化产业生态、引进和培强优势企业,以及为企业降本减负、引进人才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举全市之力,以非常之举,支持优势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发展。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在破解供地难方面,大力开展“五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清理,限期处置到位,加快“腾笼换鸟”;积极探索新兴产业混合用地模式,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在破解投资难方面,设立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资本、优质项目、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向张家口市聚集,更好地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以奖励、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现有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等,提升产业聚集能力和发展水平。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对可再生能源、大数据、氢能产业、汽车制造等重大产业集群,组建专门团队,谋划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各行业中标志性的领军企业,发挥龙头项目引领聚集作用。
四、聚焦金融创新服务,疏通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金融活,则经济活。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是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血脉。一是拓宽银企对接渠道。支持金融机构搭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与财政、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对接机制,聚焦各类政府主导的招投标项目进度,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进房地产白名单制度落地执行,督促金融机构及时跟进信贷支持,推进张家口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因地制宜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加强与驻张金融机构上级单位的常态化联系,主动推介项目、互通信息、寻求支持,争取拓宽抵押品种类,推广知识产权、股权、仓单、订单、保单、应收应付账款和票据质押等贷款融资业务,全力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聚焦产业供应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围绕产业链开发免担保供应链融资产品,建立订单融资、保理、保函、福费廷等产品组合,为产业创新集群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三是探索新型融资业态。加强和壮大融担等政府性质担保公司发展,实时探索多种财政担保参与的融资业态。探索建立普惠金融发展中心、普惠金融专项基金等专门机构,加强行业监管,制定合理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风控和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微金融服务质效。
来 源:《乡音》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