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推动项目建设仍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承载项目建设的载体平台不断增加、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吸附效应足、带动性强,项目建设涵盖领域广、投资平稳。
一、存在问题
(一)社会投资项目意愿不足。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中小企业对项目投资持谨慎和观望态度,社会投资意愿下降导致项目建设放缓;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项目需要政府配套政策高,而政府财政紧张,导致招引大项目好项目非常困难。
(二)缺少国企、央企、500强企业项目以及带动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全市大型国企、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上市公司投资入驻率低,已经签订的项目、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项目、初步对接项目、谋划储备阶段项目都很少。
(三)综合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目前我市西山产业园区、南山开发区等基础及配套设施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但建成完整的配套设施仍需要1-2年的时间,项目入驻的标准厂房紧缺。另外办理项目用地征转手续、施工手续耗时较长,存在项目等地问题,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进度。
二、意见建议
(一)加强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招商团队,与张家口籍市外企业家建立友谊,紧盯京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重点方向,通过市外人才积极对接新兴战略项目,特别是国企、央企、世界500强以及上市公司,突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度。
(二)强化服务保障,抓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力度,在金融贷款、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上出台简单快捷的可操作办法措施;强化审批服务力度,全面实施“虚拟审批”“并联审批”减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扎扎实实推进“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遇事即解决”承诺事项,开展边建边批、边建边补、快速提高项目建设开工率。
(三)盘活闲置资产,抓项目建设的半拉子工程。在高新区、南山开发区及其他县区乡镇中存在许多闲置多年的土地、厂房、仓库、办公大楼等,是历年来项目建设中积存下来的半拉子工程,非常影响全市形象和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应当出台红头文件,拿出强硬措施盘活闲置资产和僵尸企业,以增加稀缺的建设用地资源。
(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抓项目建设轻资产运作。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促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应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如“创客工厂”标准化厂房、路面硬化、污水处理设施等,多谋划债券项目,撬动银行贷款,提升项目建设聚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