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打造后奥运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建议

民盟市委

信息来源:张家口政协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伟蓝图,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省委书记倪岳峰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话中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打造新型能源强省。”张家口在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要抢抓机遇,积极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后奥运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张家口场景。

一、张家口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放大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带动效应,新能源产业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获批可再生能源规模4693万千瓦,其中风电2694万千瓦、光伏1991万千瓦、生物质6.5万千瓦、光热1.5万千瓦,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2607万千瓦。二是一批示范工程引领性强。先后启动了沽源风电制氢、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互联网+智慧能源、大数据云计算、柔性直流、张北雄安特高压、尚义抽水蓄能电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一批示范性工程。三是一批优质装备制造企业落地生产。引进了三一重工、明阳智慧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4家,实现投产17家,2021年贡献产值69亿元。上述项目的落地实施,对促进示范区重大技术成果和装备的应用,引领电力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

张家口新能源产业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产业体系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行业种类不全,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衔接紧密性有待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发展及协同增值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储能产业装备生产仅刚处于起步阶段。

二)高新技术设备生产企业有待进一步加强。已落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风电整机总装、叶片、塔筒等产业链成熟终端产品领域,缺少大型精密铸件及齿轮箱、轴承、电控等高新技术设备生产企业,与新能源产业配套的生产服务性产业还不甚健全。

(三)企业品牌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行业领军龙头企业较少,研发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少,高端高质高值品牌少,新兴领军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够。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资源和订单两个要素。实行风电资源、光伏资源和指标动态管理,建立产业投资奖励机制。建议:一是对无法按期开工、已签约的项目进行滚动评估,将不具备落地条件的项目指标优化调整重新分配;二是支持在本市落地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风电光伏资源大县创新合作,将优质资源优先配置给龙头企业;三是建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奖励机制,特别是要重点支持风电大部件、光伏组件、储能及氢能制造装备等,促进我市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

(二)引入上下游,锚定风光储氢四大产业链。风光储氢四个产业链已经成为未来趋势,四大产业要统筹推进。建议:一是构建全过程产业服务体系,支持已落地的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做大做强;二是确保招商政策落地,并继续支持已落地企业实施技改扩模;三是加速推进以抽水蓄能电站为主的储能产业及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群;四是在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推进上更要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鼓励创新发展。

(三)因地制宜施策,布局产业技术示范项目。根据我市县区资源禀赋及应用场景不同,优化配置产业布局。建议:一是着力提升各县区示范项目水平,凸显各地禀赋优势,带动差异化发展;二是通过示范项目的逐步扩大,推动张家口新能源装备产业在全国的示范引领和产品推广。

(四)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新能源企业与本地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助力新能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得到快速大幅提升。建议:一是积极主办承办全国性新能源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科普活动,提升我市行业知名度,促进科学创新成果落地;二是鼓励新能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三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搭建校企联合专业化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创新创业街区等形态多样的服务载体,构建全要素、多品类的创业服务体系;四是实施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制定和实施“普惠+定制”新能源人才政策,引进更多的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