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保护湿地资源发挥湿地生态功能
——史文学委员代表政协沽源县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沽源县以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为重点,采取了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保护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
一、存在问题
一是湿地保护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凸显。近年来,虽然县政府大力实施了水浇地压采措施,但补偿标准与种植收入差距较大,农民增收与湿地保护的矛盾难以有效破解。二是退水还旱补偿政策力度不够。我省地下水压采政策补偿年限仅为2018年到2022年,补偿期很快就到,如不能及时延长补偿期限,很容易造成压采工作反弹。三是湿地保护资金支持力度小。湿地保护资金主要用于闪电河湿地,而面积更大的葫芦河湿地和其他重要湿地基本无投入。
二、具体建议
一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的上档升级。逐步用低耗水、高附加值的藜麦、富硒燕麦、杂粮杂豆、优质牧草等经济作物来代替高耗水的蔬菜、马铃薯的种植。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解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促进湿地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要继续有序压采湿地周边地下水。按照“生态功能区优先、超采区优先、集中连片流转土地优先”的原则实施压采,将闪电河、葫芦河等湿地周边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区域确定为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压采后的耕地利用要和发展旅游相适应,通过政策扶持,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油菜花、葵花、金莲花等观赏性作物,既增加景观效果,又实现耕作增收,助力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目前沽源湿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核心区退耕还湿,使湿地得以自我修复。应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政策长效机制,在多渠道争取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将各领域生态补偿和政策补助资金进行捆绑使用,进行科学补偿,从而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要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科学管控。在全县建立健全农业水权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进一步提高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让全体种植户参与进来,探索通过以电折水等方式,实现取水计量、用水付费,科学管控,实现减少地下水开采,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
五要通过项目引领,实现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经济双赢。借鉴沽源县滦河神韵景区、天鹅湖景区等较为成熟的景区的经验,加大湿地项目建设力度,形成湿地保护与利用互融互促的局面,切实将湿地生态红利转化成群众收益,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